这是我讨厌“男人流血不流泪”这句话,以及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原因。
这是导致了我童年悲剧发生的起因之一。
我的身上不会看见一点尊重老师和长辈的影子。
年纪和职业不应该跟是否受人尊重划等号。
个人品德才是。
后来,反而是婶婶见我一直哭,大概是觉得听得厌烦吧,带我去把鞋子找回来了。
想象中,父母替我撑腰的场景没有出现。我和他们的决裂在这时候埋下了伏笔。
第二天,那些人一如既往地欺负我,他们人很多,我不敢还手。
欺负完后,我就擦擦眼泪回家了,不敢被父母看出来我被欺负过。
我害怕父亲又对我说“就知道哭”这种话。我也是因此恨极了所谓“男人”的自以为是。
阳刚?强硬?胆大?豪放?谁规定的男人必须这样?如果哪天有人再对我说“男人就该怎么样怎么样”的话,我一定会把他的头拧下来。
少拿固有印象去框住别人了。
就算有些男人的爱好是女装,在没有伤害到别人和影响公共秩序的情况下,也没人有资格否定和嘲笑。
第三天,大概是看出来我不敢告诉家长吧,他们变本加厉。
然后是第四天,第五天……
那时候我三年级,我觉得每一天都度日如年,害怕放学,因为一放学我就要被打。
一直到他们这群人小学毕业,去到初中上学,我才从校园暴力中解放出来。
那件事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,以至于我到现在还忘不了。
他们的暴力是其次,我最忘不了,是我父母的态度。
以前我很羡慕有哥哥姐姐的人,觉得就是因为没有哥哥姐姐,我才会被打。
现在我很羡慕别人有一对愿意为孩子去发怒的父母,每次碰到这种事,我都会怔在原地,看很久很久,直到他们吵架完。
我会想,如果那时候我的父亲但凡有为我说过一句话,我是不是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?
我父亲也不会总是说“我都不知道你为什么会变成这样”这种话了。
所以我说过,如果我的孩子遇到什么问题都不愿意告诉我,那一定是我有问题。
如果我有孩子,我一定会去当一个好父亲,用行动来反驳父母的一切——这也是我想要家庭的原因之一。
我想给我孩子,过去我没能得到的。
最后是回忆吗?简单来说就是可以产生感情、归属感和安全感之类的东西吧?
我其实宁愿没有那种回忆的。
我这种严重过度思考问题的原因,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就是出在父母身上。
他们是一切悲剧的源头。
因为我的父亲脾气总是阴晴不定,所以我总是小心翼翼,担心要是惹怒他会发生什么。
我的母亲脾气也同样好不到哪里去,我害怕他们两个,这种害怕让我从小就变得活跃思考,毕竟这是我面对他们唯一能做的。
只不过那时候还做不到太深入地去思考问题。
这种童年经历也让我变得敏感,变得极度会察言观色,从别人的一举一动中分析出什么。
这对我来说好坏参半,坏处在于这加重了我的精神内耗。
我变得比同龄人,甚至大部分成年人还要看破红尘,觉得很多事情-->>